“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,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,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,爱我中华!”五十六个民族,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大家庭。中华民族历史悠久,各种思想文化异彩纷呈,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冲洗与沉淀。少数民族作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其绚丽的文化成就了中华民族气象万千的文化世界。
5月11日下午,2020级辅导员王筱璐在《形势与政策》课堂上围绕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”展开教学。课后,邀请2020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水族学生谢小换为大家讲述水族文化。
“我想让更多的人知道美丽而独特的水族文化”
谢小换同学上台介绍了她的民族--水族,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,其主要主聚居在黔桂交界的龙江、都柳江上游地带,贵州省黔南的三都水族自治县、荔波、独山、都匀等县市为主要居住区,黔东南的榕江、丹寨、雷山、从江、黎平等县为主要散居区,此外在广西北部的河池、南丹、环江、融水等县市以及云南省富源县也有水族村落分布。
水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,民间文化艺术丰富多彩。马尾绣、水书、水语、民间建筑、民族服饰等等都是水族文化的重要特点。其中马尾绣、水书等都被列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。远近闻名的水族端节历时七七四十九天,是世界上最长的节日。在过节阶段,村村寨寨敲击铜鼓皮鼓,吹笙唱歌,彻夜不绝,终月不止,亲友和周边民族来走访祝贺,水族山乡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之中。
谢小换为大家展示了水歌、水语,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,反响热烈。她开心地说:“我希望民族文化是五彩缤纷的,而美丽的水族文化不应该只存在于深山。我想让更多的同学知道水族,喜欢水族。” 同学纷纷表示感受到了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。
“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”
工信学院学生由汉族、壮族、蒙古族、苗族、水族、土家族等多民族构成,各位同学手足相亲、守望相助,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。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,今后要不断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民族文化活动,推动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。